BarTender 調查結果分享

企業因應未來供應鏈斷鏈的九大防護措施

2021年9月21日


新冠肺炎是否已成為促使企業重新檢視其供應鏈的催化劑?儘管供應鏈轉型往往需要一段長時間的演進,然而疫情的衝擊促使企業必須快速適應及改變。如此也顯示出組織可能對此情況未事先具備充分認知,或對因應之道尚未做好準備。

無論在新冠肺炎發生之前的營運情況如何,顯然越來越明確的是,保護供應鏈不受對抗未來斷鏈的影響防護措施正是企業的當務之急;這不僅是為因應疫情,而是這些措施能對企業帶來舉足輕重的正面影響。

誠如麥肯錫公司所說,「現在為因應新冠肺炎而採取減緩供應鏈衝擊的各種行動,也能增強組織因應未來衝擊的韌性。」

為了更加瞭解新冠肺炎對供應鏈的影響及企業為預防供應鏈斷鏈採取了哪些防護措施,我們進行了一項調查。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重點是89%的受訪者表示其公司由於新冠肺炎的衝擊已建立一套應變計畫,且已徹底實施或部分實施。另有9%的受訪者表示尚未建立應變計畫,但打算在未來建立;僅2%的調查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公司不打算建立一套應變計畫。

由於絕大多數的企業立即採取了對供應鏈衝擊的防護措施,因此我們認為瞭解這些組織目前採取何種行動,極具意義。

在此,我們要探討本調查中的重要發現。

 

調查方法

我們的線上調查包括600名居住於美國並在供應鏈、監管、科技業、製造業或類似產業的企業級公司(5億美元以上)工作的受訪者。

調查的受訪者自我認定擔任與下列工作頭銜相關的工作:

  • 科技執行長(CTO):5.67%
  • 供應鏈執行長(CSCO):4.5%
  • IT副總/總監:24%
  • 供應鏈副總/總監:10.17%
  • 法規管理副總/總監:5.83%
  • 營運副總/總監:11.33%
  • 其他:38.5%

我們的調查樣本包括來自各類型的受訪者,從小型公司到大型組織的員工人數如下:

  • 0-500人:19.17%
  • 501-1,000人:26%
  • 1,001-5,000人:23.67%
  • 5,001-10,000人:12.5%
  • 超過10,000人:18.67%

 

新冠肺炎對供應鏈造成何種衝擊

企業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經歷了新冠肺炎帶來的衝擊,疫情已導致企業供應鏈付出龐大的代價。財星(Fortune)的報告發現,在財星1000大企業中,有94%在2020年初即看見新冠肺炎對供應鏈造成的衝擊。這些衝擊的影響程度因範圍與時間範圍而異,有些供應鏈完全停擺,其他則因無法取得原料而無法滿足客戶需求。

供應鏈運作停擺的原因很多,包括無法為員工提供足夠的個人防護裝備、原料匱乏或銷售下跌。無論如何,供應鏈運作停擺的情形確實對許多人、產品與整個產業帶來了漣漪效應。

儘管多年來許多公司耗費時間、努力與可觀的資金在打造複雜的全球供應鏈,但他們可能還未預期到可能發生什麼樣的問題。為了因應全球疫情的未知事件,企業正對未來的衝擊採取防護措施。

讓我們根據此次的調查結果探討企業規劃未來的9種方式。

1. 改善與合作夥伴和供應商的關係

 

 

關於企業為因應未來供應鏈的衝擊所採取或打算採取的防護措施,我們的調查發現改善與合作夥伴和供應商的關係是最常見的做法,隨後是擬訂一套應變計畫。僅2.67%的受訪者表示其公司尚未採取任何行動,這凸顯了企業對近來事件在產業中所採取的行動趨勢。

根據Gartner公司供應鏈分析師Miguel Cossio的說法,Gartner公司將供應鏈關係管理定義為「一項經過審慎考量,為供應鏈基礎提升協作關係的企業策略。」僅管供應商關係管理始終對高效供應鏈而言至關重要,但新冠肺炎的發生凸顯了在供應鏈中的每個成員間具備強大合作關係和結盟的重要性。

這項重點似乎已讓企業將供應商的關係管理提升到策略層面。

2. 日益重視銷售與營運規劃

 

 

當問及有關企業對未來供應鏈斷鏈在防護措施所採取的分析行動種類與策略時,受訪者提及企業開始日益重視銷售與營運規劃,其次是產能規劃。

銷售與營運規劃或S&OP,對任何企業而言眾所周知是具有挑戰的一環,因為其涉及供應鏈內外的要素與人員,有賴整體的密切合作。近來的衝擊似乎凸顯改善S&OP流程以保護供應鏈及提升收益的重要性

3. 投資可提升供應鏈可溯性的工具

 

 

為回應我們針對企業運用何種技術以防止未來供應鏈斷鏈,受訪者提及當務之急是先善用工具提升供應鏈的可溯性。

企業已無法忽視改善供應鏈透明化的重要性。誠如勤業眾信的David Linich所述,「透明化不僅是在延伸的供應鏈中取得能見度。這是企業透過更佳的能見度獲取洞見,從而據此行動以更有效管控風險的過程。」  

另外同樣重要的一點是由於相較以往有更多的工作者從遠端工作,因此遠距工作所需的工具與日俱增。我們的調查顯示52.5%的受訪者表示在2020年的事件影響下,他們的公司從實體工作的環境轉換為偏向調度或遠距的業務模式。

組織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轉變需快速調整重心、尋求資源並善用能讓員工在不同地點執行相同工作的工具。當務之急就是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4. 運用自動化技術,如雲端物流管理

 

 

針對企業為防止未來供應鏈斷鏈而採取的自動化技術,受訪者表示雲端物流管理與人工智慧為其採用的前兩大技術。

此外,日益仰賴數位化與自動化技術有機會大幅提升效率,並縮短供應鏈端對端的所需時間。根據Gartner公司的說法,「在接下來幾年間會有超過80%的組織計畫開發數位生態系統的能力,這是為了輔助最關鍵的未來供應鏈策略 —— 成為具韌性、應變力與目標導向的組織,且最終能提升客戶體驗。」

5.將生產與供應來源遷回國內以降低風險

 

 

我們的資料顯示,80%的受訪者表示其公司已將生產與供貨來源遷回或是打算遷回國內以降低未來的風險。致力遷回國內所針對的特定目標在於:使供應鏈的管控、效率與穩定度更佳。

由於供應鏈的發展日益錯綜複雜,通常涉及全球市場的分析系統與供應商就成為降低供應鏈風險與提升韌性的做法。

因此,新冠肺炎的衝擊導致許多公司及許多消費者受到產線停工的負面影響。如此充分顯示組織必須將生產遷回國內或將供應商多元化,以避免供應鏈延遲或突然發生斷鏈。哈佛商業評論對後疫情世界的全球供應鏈看法為,「要解決對中高風險供給來源(單一工廠、供應鏈或區域)的強烈依賴性,最明確的方法就是在不受相同風險影響的多個地點增加供給來源。」

6. 優先在評估與規劃時將供應商列為考量

 

 

關於企業在防範未來衝擊上所採取的多源與供應鏈多元化策略上,調查的受訪者表示將供應商列入評估與規劃為第一優先的考量,其後則要找到備援供應商。 

因為已知供應鏈的運作極仰賴供應商的表現,因此在營運平順時,這樣供給無虞的情況便被視為理所當然。因此,當新冠肺炎導致突如其來的斷鏈,似乎才讓人頓時明白在規劃供應鏈均衡時必須將供應商納入考量,若忽略此點將導致規劃失準且可能未來會再度面臨斷鏈。

 

7. 尋求供給來源時減少關注低成本供應商,轉而重視更具彈性與韌性的供應商。

 

 

我們請受訪者指出其認同以下說法的程度:為了對未來供應鏈斷鏈採取防護措施,我的公司在尋求供給來源時正減少關注低成本供應商,轉而重視更具彈性與韌性的供應商。大多數人表示「強烈同意」或「同意」。

成本將始終是選擇供應商時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但從過去這一年所學到的教訓,讓組織注意到成本並非唯一的考量。他們所著重的部分已從尋找最低成本供應商,轉向尋找更靈活且韌性更高的供應商。

8. 採用新技術以強化供應鏈能見度

 

 

針對企業強化供應鏈能見度所採取或考慮的行動,受訪者表示,採用新技術與增加溝通為兩大優先考量。有趣的是這兩項優先考量彼此間具高度相關性。

新技術的演進是為了強化供應鏈能見度及促進溝通。另一方面,改善能見度與溝通讓組織能蒐集到更完善的資訊,從而提升其供應鏈規劃與執行表現。因此,強化供應鏈能見度的成果,即包括提升效率與降低風險,以及提升利潤與客戶滿意度。

9. 將員工的健康與福祉列為必備條件

 

 

除了上述各項策略外,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其公司為支持新的工作方式,已在維護員工健康與生產力方面做出改變。

我們請受訪者指出其認同以下說法的程度:我的公司因新冠肺炎的影響,為支持新的工作方式已在維護員工健康與生產力方面做出改變。

近半數的受訪者表示強烈同意,另有38%表示同意,指出其企業為支持新的工作方式已在維護員工健康與生產力方面做出改變。

總體而言,麥肯錫指出這項趨勢看來是遍及各大產業,有96%的全球公司為員工另行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協助。企業瞭解其員工的福祉在幾個方面會對供應鏈與財報數字帶來影響。健康的勞動力能帶來更佳的生產力、更高的工作品質和改善關係。這些利益不僅在微觀層級影響公司,也能為整個供應鏈帶來正面影響。

讓BarTender為您的供應鏈做好防護

擁有一套安全、可靠的標籤系統有助於防止您的企業在未來受供應鏈斷鏈的影響。BarTender®軟體整合現有系統與工作流程,讓組織改善安全性、防護力、效率與合規性。欲進一步瞭解,請聯絡我們或下載BarTender免費試用版,以獲得完整的標籤管理系統。

An Error Occurred.

Ok